二氧化硅消光劑的消光效果來自哪里?協(xié)宇科普結構?。
http://aestheticskinlaser.com/ask/8836066.html
  • 二氧化硅消光劑的消光效果主要來源于其獨特的微觀物理結構對入射光線的散射作用,而非化學吸收。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顆粒的形態(tài)、大小、分布以及表面特性,最大程度地破壞涂層表面的光學平整性,使光線無法發(fā)生鏡面反射。具體來說,其消光效果來自以下幾個關鍵結構特征的協(xié)同作用:

    1. 微觀表面粗糙度:

    * 這是消光最直接的原因。二氧化硅消光劑顆粒(通常為無定形二氧化硅)被添加到涂料、油墨或塑料等體系中,均勻分散并部分突出于最終固化的涂層表面。

    * 這些突出或嵌入表面的顆粒,在微觀尺度上形成了大量的、不規(guī)則的“山峰”和“山谷”。這種粗糙度打破了原本光滑如鏡的表面。

    * 當光線照射到這種粗糙表面時,無法像在鏡面上那樣以單一、集中的角度反射(鏡面反射)。相反,光線會在這些微小的凸起和凹陷處發(fā)生漫反射,向四面八方散射。

    2. 優(yōu)化的粒徑與粒徑分布:

    * 二氧化硅消光劑的粒徑通常在 2 到 10 微米 之間(平均粒徑D50常在4-7微米),這個范圍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

    * 粒徑大小匹配光波長: 可見光的波長范圍約為0.4-0.7微米。消光劑顆粒的粒徑遠大于單個光子的波長,但接近或略大于涂層厚度(尤其是清漆)。這使得顆粒能夠有效地干擾光線路徑。

    * 表面突出與光散射: 粒徑足夠大,使得部分顆粒能突出涂層表面,直接造成表面凹凸不平,引發(fā)漫反射。同時,粒徑分布(通常較窄)的優(yōu)化確保了顆粒在涂層中均勻分散,避免局部過亮或過暗。

    * 內部孔隙散射(針對多孔型): 許多高性能消光劑是多孔性的。這些顆粒內部存在大量納米級的孔隙(高比表面積)。光線在進入這些孔隙時,會在孔壁間發(fā)生多次反射和折射,最終大部分光線被散射吸收或轉化為熱能,只有極少部分能按原方向反射出去,大大降低了光澤度。

    3. 多孔結構(高比表面積):

    * 這是高性能二氧化硅消光劑(如氣相法二氧化硅或特殊沉淀法二氧化硅)的關鍵特征。內部豐富的孔隙結構極大地增加了顆粒的比表面積(可高達100-400 m2/g 甚至更高)。

    * 增強光散射效率: 巨大的內表面積提供了無數(shù)個額外的光散射界面。光線在穿透顆?;蛟谄浔砻娓浇鼈鞑r,會頻繁地撞擊這些孔壁,發(fā)生漫反射、折射和衍射,光路變得極其復雜混亂。

    * 光吸收輔助: 雖然散射是主要機制,但多次反射也會增加光在微小孔隙中被吸收的概率(轉化為熱能),進一步削弱反射光強度。

    4. 低折射率匹配:

    * 二氧化硅本身的折射率(約1.46)與大多數(shù)有機樹脂基料(折射率通常在1.45-1.55之間)非常接近。

    * 這種折射率的匹配度非常重要。如果顆粒折射率遠高于基料,會導致強烈的界面反射,反而可能增加光澤(如鈦白粉增白但光澤高)。而接近的折射率使得二氧化硅顆粒在樹脂基體中“隱形”的程度較高,主要凸顯其物理結構(表面粗糙和多孔)對光的散射作用,避免了因折射率差異過大造成的額外鏡面反射干擾。

    總結:

    二氧化硅消光劑的核心消光機制是物理光散射。它通過精心設計的粒徑/分布在涂層表面制造微觀粗糙度引發(fā)漫反射;利用多孔結構(高比表面積)在顆粒內部和表面產(chǎn)生無數(shù)散射點,進行多次反射、折射和吸收,極大地分散和消耗入射光能;同時憑借與樹脂基料相近的折射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物理結構的散射效果,避免不利的光學干擾。正是這些微觀結構特征的協(xié)同作用,使得二氧化硅成為高效、應用廣泛的消光材料。

按字母分類: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191121         |         網(wǎng)站備案編號:粵ICP備10200857號-23         |         高新技術企業(yè):GR201144200063         |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302000351號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