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印油墨促進劑的最小添加量?協宇科普標準?。
http://aestheticskinlaser.com/ask/8853317.html
  • 在絲印油墨應用中,“促進劑”通常指加速油墨固化反應的添加劑,特別是在雙組分化學固化油墨(如環(huán)氧、聚氨酯)或需要特定條件固化的油墨中。關于其“最小添加量”,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數值。原因如下:

    1.“促進劑”定義模糊:

    *這個術語不夠精確。它可能指:

    *固化劑/催化劑:在雙組分油墨中,與主劑發(fā)生交聯反應的成分(嚴格來說,固化劑本身不是“促進劑”,但添加量不足會影響固化速度)。

    *催化劑:加速主劑與固化劑之間反應的物質(這才是更準確的“促進劑”)。

    *干燥劑/催干劑:在氧化聚合干燥型油墨(如一些醇酸樹脂油墨)中,加速油墨吸收氧氣并聚合固化的金屬皂(如鈷、錳鹽)。

    *UV固化促進劑:有時也指特定助劑,但UV固化主要靠光引發(fā)劑,通常不叫“促進劑”。

    *你需要明確具體指的是哪種功能的添加劑。

    2.高度依賴油墨體系:

    *不同樹脂體系(環(huán)氧、PU、丙烯酸等)的固化機理完全不同,所需的促進劑類型和有效添加量范圍差異巨大。

    *即使是同一類油墨,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配方千差萬別,對促進劑的敏感度也不同。

    3.固化條件的影響:

    *溫度、濕度對固化速度影響顯著。低溫高濕環(huán)境下,可能需要比標準條件稍高的添加量來“促進”反應達到可接受的速度。反之,在理想條件下,較低添加量可能就足夠。

    4.性能要求的平衡:

    *添加量不足:導致固化速度過慢、固化不完全,表現為附著力差、耐溶劑/耐磨擦性差、表面發(fā)粘、儲存穩(wěn)定性可能變差(未反應組分長期存在)。

    *添加量過高:可能導致:

    *反應過快,操作時間(PotLife)急劇縮短,油墨在網版上結皮。

    *膠化風險增加。

    *影響最終漆膜性能(如脆性增加、柔韌性下降、顏色變化)。

    *儲存穩(wěn)定性問題(即使在低溫下也可能緩慢反應)。

    *“最小添加量”的底線是:必須確保油墨能在可接受的操作時間內充分固化,并達到必要的物理化學性能指標。這個“可接受”的標準因應用而異。

    5.協宇科普標準(或任何供應商標準):

    *像協宇這樣的專業(yè)油墨生產商,會為其特定型號的油墨提供詳細的技術說明書。

    *說明書中會明確規(guī)定該款油墨所需固化劑/促進劑的類型、配比比例(通常以重量比表示,如100:5或主劑:固化劑=4:1)以及添加范圍。

    *這個推薦比例范圍的下限,可以認為是該特定油墨在標準條件下能有效固化的“最小推薦添加量”。絕對不要低于這個下限!

    *關鍵點:這個“最小添加量”是針對協宇某款具體油墨的,并非通用標準。不同型號油墨的推薦量完全不同。

按字母分類: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9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191121         |         網站備案編號:粵ICP備10200857號-23         |         高新技術企業(yè):GR201144200063         |         粵公網安備 44030302000351號

Copyright ? 2006-2025 深圳市天助人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統(tǒng)計